教学设计方案

时间:2024-07-07 18:29:01
【推荐】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七篇

【推荐】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七篇

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,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,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。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教学设计方案 篇1

教学内容:

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P47—49三角形的面积,“练一练”及练习十第1—3题

教学目标:

1、 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。

2、 通过操作、观察、比较,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,提高分析、综合、抽象、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
教学重、难点:

理解和掌握怎样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,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。

教具学具准备:

1、 若干个完全一样的按比例放大的锐角三角形、直角三角形、钝角三角形。一套多媒体课件。

2、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形、两个平行四边形,一把剪刀。

一、导入课题:

1、师:同学们,今天我们要学习三角形的面积,板书:三角形的面积),看到课题,你想知道什么?

[可能出现:a、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?b、三角形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?c、学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作用?]

2、解决方案:

师:要想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,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?你是怎么想到的?

(前面我们刚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,是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分割、平移、拼补转化成长方形研究的,所以我想到了转化的方法。板书:转化)

师:今天这节课让老师陪着大家运用转化的方法研究三角形的面积。

[评析:谈话式导入,学生看课题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,参与了课堂学习目标的制定。课堂导入找准教学起点,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,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也是运用转化的方法进行研究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调动了学生的情感,为新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。]

二、新授

(一) 实验一:剪

1、师:下面让我们做几个实验,好不好?

(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形,两个平行四边形。平行四边形上画好底和高。)

2、(1)师: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三个图形,平放在桌上,用剪刀沿虚线把它们剪开,剪开后一对一对的放在一起。(标上1、2、3号)

(2)反馈。师:你沿虚线把平行四边形剪开,得到了什么图形?(让学生把得到的两个三角形举给大家看。)师:其他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剪开后能得到两个三角形吗?

(3)师: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,这两个三角形大小、形状怎样?你怎么知道的?(学生演示重合的过程)

师:重合了,在数学上叫“完全一样”(板书:两个完全一样)

师:现在你能用“完全一样”说一说我们剪到的三角形吗?(学生说1号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,2号、3号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)

学生演示重合过程,课件演示剪、重合的过程。

师:谁能说一说根据刚才的实验,你想到了什么?

小结并出现字幕: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。

(4)师:这两个三角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,(课件演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)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?(课件闪动演示,学生回答,出现字幕: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)

师:谁能完整地说一说,通过刚才的实验,你得出什么结论?看字幕说: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。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。

说一说1号、2号、3号各是什么三角形?(板书:锐角三角形、直角三角形、钝角三角形)

[评析:学生自主探索,动手实践。通过剪一剪、比一比、议一议,使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加学习活动,理解“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,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。”为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指明了思维的方向。]

教学设计方案 篇2

【教学目标】

1、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,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。

2、有感情的朗读、背诵古诗。默写古诗。

3、体会诗词的内容,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,领会诗歌的意境。

4、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,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。

【重点、难点】通过读体会诗意,领会感情,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。

【课时安排】

1课时。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激情导入

1、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,感情的倾诉:

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。因而学习诗歌,要反复朗读,体会诗歌的韵律美,体会诗人的感情,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,感情交融的地步,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。今天,咱们来学习一首诗,题目叫《四时田园杂兴》。

2、介绍作者:

⑴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?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,你还记得吗?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?

(让学生自由说,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。)

⑵介绍作者:

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。

范成大(1126~1193)南宋诗人。字致能,号石湖居士。吴郡(今江苏苏州)人。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。淳熙十年因,58岁病辞。此后10年隐居石湖。著有《石湖居士诗集》、《石湖词》、《吴湖录》等。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、勤于政务、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。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。范成大的诗,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。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《四时田园杂兴》,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。

3、释题:

四时兴是什么意思?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?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?〈〈四时田园杂兴〉〉共60首。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。

二、初读古诗,初步感知

1、指导读准字音,读出节奏。

⑴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?

⑵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:朗读诗歌,要求正确、流利、读出诗的节奏。

⑶听范读

⑷个人自由朗读。

⑸指名试读,评议。

2、读了这首诗,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?

3、小声自读,边想边画:

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?他们分别在干什么?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?

引导回答上面问题,并小结板书:

村庄儿女───耘田织布

童孙─── ……此处隐藏2794个字……形成的过程。通过实践、合作、交流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,并对简单数据进行整理,以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有一些初步的认识。

2、注意学生情感的个性化、价值观的多元化得到充分的展示。

由于低年级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化倾向,当讨论如果只买一种水果,该买哪种水果时,这就形成真实的两难问题.学生既要考虑到个体对水果的喜好,又想照顾大多数同学的喜好,真是左右为难.

3、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。

根据统计结果,六种水果该各买多少的讨论,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,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。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创设情境,引入新课。

师:想一想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就能知道?

引出课题。

二、引导探索,认识新知。

1、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收集、整理过程。

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种水果,记录在统计表里。同桌讨论:如果六种水果都买,哪些水果要多买,哪些水果要少买?

2、绘制统计图。

(1)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,相互评价.

(2)看统计图表提问题。

三、应用知识。 完成书95页的第一题。

四、课堂总结。

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统计?

五、课后延伸。

调查本班同学,把喜欢下面几项活动的人数统计出来。(游泳、跳绳、拍皮球、踢足球、跑步)

教学设计方案 篇7

一、教学任务分析

人教版八年级语文(上.下)课本第五第六单元都是文言文单元,《马说》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(下)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.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。其时,作者出登仕途.,很不得意,心情郁郁,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.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,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,才可发挥才干,否则很可能遭埋没,极写知遇之难,寓意委曲深致,文气矫健挺拔,有尺幅千里之势。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,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。

二、学生分析

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二十几篇的文言文,而且课外也接触了不少文言文。所以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,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的用法.这篇短文可读性强,文字也不算很深,学生理解大意应该不难。但是他们毕竟才是初二的学生,以他们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,难以完全理解文中韩愈所要表达的感情.基于此种情况,本堂可课以朗读为主,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背诵课文,这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,而对于内容则点到为止,不作过深的讲解.

三、教学目标

1. 能够当堂背诵课文.

2. 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.

3. 掌握几个文言实词.虚词的用法.

四 、教学过程、安排

(一)导入 新课

由《神雕侠侣》中杨过遇小黄马的经历导入 。

小黄马是一匹千里马,而杨过则象是我们传说中的伯乐。小黄马在遇到杨过之前,最多也只不过给奴隶他的人运运柴火,还要遭羞辱;遇到杨过之后,本是一匹干蹩的瘦马变成了一匹日行前里的宝马。今天我们来学习韩愈的《马说》,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。

(二)正音正字

祗(zh?) 骈(p?an) 一石(da) 食(sì)马者 其真无马邪(yé)

(三 )朗读课文

1.听课文录音,注意节奏和重音。

2.领读,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的读。

3.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。

4.学生在看完注释后大声朗读两遍。

5.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,要求读得通顺,语音正确,不读破句。

6.针对学生朗读情况,学生自评,教师适当点拨。

7.学生齐读。

(四)感知课文内容

1.教师出示讨论题,学生分组选择题目讨论。

(1) 文章一开头,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

(2) 没有遇见伯乐,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?

(3) 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?其根本原因是什么?

(4) 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?

(5) 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?

(6) 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?

(要求: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用原句回答)

讨论明确: ①,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,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

②,只辱于奴隶之手。骈死于槽枥之间,不以千里称也。

③,食不饱,力不足,才美不外现,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。

④,且欲与常马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。

⑤,策之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尽其材,鸣之不能通其意。

⑥,其真不知马也。

2.翻译课文

这篇短文文字不深,不须逐字逐句的翻译,让学生在前面对照注释的基础上,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,大家共同讨论。

教师指出几个常用的实词、虚词的意义或用法。

名词 鞭子 代词 代词 sì 动词 通饲喂

策 其 之 助词 食

作动词 鞭打 语气词 动词 shí 名词 食物

3.在此基础上朗读课文,要求读得流畅,语气、重音、停顿和速度得当。

(1) 同桌间互相听读

(2) 男女生比赛朗读

(3) 全班齐读

(五) 研读课文,品味意境。

1 教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

2 作者所说的食马者 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?

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,学生不难理解:

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

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

千里马比喻人才

3 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? (怀才不遇,愤懑不平)

4 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。

5 学生读课文,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,铿锵悦耳,声情并茂

6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

(六) 拓展延伸

讨论: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?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,人尽其才?

五 教学检测反馈设计

背诵课文并给韩愈写一封信,抚慰他怀才不遇,愤懑难平的心情.

六 自我评价

我以为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亮点有三:

1.导入 新颖.<>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非常爱看,以之导入 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.

2.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:范读、领读、大声读、小声读、男生读、女生读、个人读、齐读,多种形式反复诵读,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训练,也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当堂成颂。像《马说》这样的经典名篇能够背诵,从长远观点看,这是最使学生受益的。其三就是对讨论的问题没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讨论,而是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、兴趣作出选择,这样能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上来,成为课堂的主角。

《【推荐】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七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