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道树教学设计
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,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,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。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行道树教学设计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行道树教学设计1总体构思:
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展开联想,从生活的素材走向作文的题材,理清作文思路,进行有条理地写作构思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,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、合作、探究,指导学生能有创意地进行表达。
教学目标:
1、让学生展开联想,理清作文思路,有条理地构思作文。
2、指导学生写作的创意表达。
教学重点、难点:
1、重点:让学生展开联想,理清作文思路,并能有创意的表达;
2、难点:有条理地进行写作构思。
课时安排:一课时
教与学过程设计:
(一)、导入课题
同学们,我这有一段话,你们猜一猜,写的是什么?
“他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,在一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,他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。他们在春天勤生绿叶,在夏日献出浓荫,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,他们就站成一列致敬。所有的人早已习惯于污浊了,但他们仍然固执地制造著不被珍惜的清新。”
学生活动:学生饶有兴致地讨论,得出结论:是树。教师进而明确:是生长在马路两旁的行道树。
(二)、教师诠释文题:行道树是什么样的?
学生活动:学生自由讨论发言
要点提示:行道树指在公路与道路两旁成行栽植的树木,在城市道路绿化与园林绿化中起着重要作用。行道树的主要栽培场所为人行道绿带,分车线绿岛,市民广场游径,河滨林荫道及城乡公路两侧等。它对于提高道路的服务质量,改善和美化区域生态环境,荫庇行人、消除噪音、净化空气、调节气候以及涵养水源都有重要作用。行道树被形容成“绿色隧道”。
(幻灯)出示有关行道树的照片。
(三)、出示作文题目(幻灯):《行道树》
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和树有关的作文。
1、明确作文类型——命题作文
2、命题作文的主要特点(幻灯):给出一个完整的正确的作文题,要求按规定的题进行写作。题目一般是一个短语,句子或一个词。
(注:面对这种作文类型,我们应该认真推敲所给题目的内容。)
(四)、写作指导
(五)、板块一:打开联想的翅膀(想一想)
问:看到题目,你会想到什么?
学生活动:仔细揣摩题目的内容,循着自己的思路展开各种联想。
要点提示:一排排,整整齐齐列于路两旁,树姿优美、冠大荫浓、遮阴蔽日;坚韧,不易折,能经受起狂风的侵袭;默默无闻的矗立道路两旁,为行人遮风挡雨,留下夏日的阴凉。吸进二氧化碳,吐出氧气,让空气更加清新,它们默默奉献;具有行道树般奉献精神的人们:道路清洁工,他们的劳动带来了干净的街道和环境;边防战士、武警和官兵,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,默默无闻的守卫边防线,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;教师、护士……
学生活动:学生在草稿本随时做好同学的发言笔记。
板块二:让思绪在合作中闪光(说一说)
学生活动:根据以上材料完成构思,学生讨论并思考:我要选哪些内容写?中心思想是什么?
提示:
①从材料中归纳一个写作方向,确定自己写哪一个方面的内容,明晰自己的写作思路。
②为这个方向找三个支架点,可以对现有的材料进行补充或改造。
学生活动:学生分小组互相讨论,交流。在草稿本上把有用的材料记录圈起来,商讨写作思路,构思作文的主体框架。
2、学生口头汇报讨论结果。
教师点拔:我们在七年级已学过状物的文章,如郭沫若借《石榴》讴歌了坚贞不屈、积极进取的民族气节,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;郑振铎借《海燕》抒发了他远航途中萌生的无限眷念与热爱祖国的浓浓乡愁。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是一个由形到神的过程。我们这篇作文也可以这样操作,从树的形状、姿态、色彩以及其动静变化入手。
例1:它平常,默默无闻的矗立于道路两旁,经历风吹日晒,雨雪冬霜,尘灰飞扬,这里断了,那里折了,仍坚守自己的位置,为人们带去清凉,让空气更加清新,如战士,象教师,似护士。
例2:树的绿色,在雨水的冲刷下新鲜、发亮,在阳光的照射下郁郁葱葱,生意盎然;给人们带来清新的空气,优美的环境;在树下看书、散步、运动。每一天都是新的,每一天都充满希望。
例3:在冬天向春天过渡的时候,行道树那旺盛的生命力,那些树光秃秃的,树枝上没有半点生气,如枯树一般,甚至有时怀疑它们是否死了。但春天的到来,枝头露出点点新芽,给人启迪,在绝境中,只要心中充满对生的渴望,就一定会有奇迹发生。
3、小结
从刚才的想与说的过程里,我们大致了解了写作的构思过程:
(1)、发散开去:寻求更广度的思维空间,想到什么写什么,但并非每一个都要用,可越具体越好,但要小而实。
(2)、寻找路径:将黑板罗列的材料,分别归类,形成有用的作文题材。
(3)、理清层次:先写什么、后写什么、让作文内容的条理清晰。
板块三: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(写一写)
1、佳作欣赏(幻灯):张晓风的《行道树》、
2、方法指导:怎样开头。
文章开头形式多样,一般来说主要有:
①开门见山:点明主题,统摄全篇
②设置悬念:开篇以特写镜头写出某个最富有吸引力的片段或事情的结果,以设置悬念;
③引用入题:格言警句、诗词名言、俗语歌词等由于其语言精粹、众所周知等特点,易给读者亲切感,能创设气氛,感动人心。
(六)、写作实践
1、布置写作(幻灯):以《行道树》为题,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。
2、写作的注意点(幻灯):
①动笔前,进行整体构思,列出写作提纲;
②打草稿,认真修改;
③把修改后的草稿写清楚。
行道树教学设计2一.教学目标
1、知识与技能目标:整体感悟文意,领悟文章主旨,提高审美情趣。
2、过程与方法目标:学习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,探究行道树的象征意义。
3、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目标:感受无私奉献这的崇高品格,以此鞭策自己实现人生价值。
教学重点:感悟文章主旨。
教学难点:理解重点语句。
二、教法:
朗读法、合作探究法、对话互动法等。
三、教具:
课件
四、教学过程:
……此处隐藏1893个字……的树。生6:是一列给人类制造清新的树;还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。
二、细读,独自默诵,感受形象,填写“行道树是一群 的形象”
这个空的填写,需要找准文本相关语段,扣住关键词句,进行品味。还得下一番概括、归纳、联想、抽象之功,进而才会有所得,有所表达。
同学们交流了以下感受:
生1:行道树是一群生活在艰苦环境里,默默地无私奉献者的形象。
生2:是一群寂寞孤独者形象。
生3:是一群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人生价值的奋斗者形象。
生4:是一群主动放弃安逸生活,承受痛苦的牺牲者形象。
生5:是一群心甘情愿、无怨无悔的劳动者形象。
生6:是一群创造者的形象。
生7:是一群自豪的幸福者形象。
三、赏读,深思品悟,填写“这群形象具备 的品质”
这是关键的一步,需要学生在前两次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,理解“形象”的本质特点。当然,要完成这一步,依然离不了对文本语言的推敲。作者用语言能够巧妙的表达这样的信息,我们自然也可以从字里行间得以领悟。学生结合前面的形象把握,从语句中不难读出“行道树”的品质。教师也可适当点拨,促成学生认识升华。
生1:“苦熬,牙龈咬得酸痛”——具有坚持的品质。
生2:“如果别人都不迎接,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”——具有负责任的精神。
生3:“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”——对工作、事业的执着。
生4:“我们惟一的装饰,正如你所见的,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”——舍己为人,任劳任怨的品质;
生5:也体现了只讲给予,不求回报的品质。
生6:“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,但是,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”——具有豁达乐观的品质。
生7:为人类习惯污浊而忧愁,为自己从事高尚的工作(事业)而自豪——深沉的品质。
生8:这是一群具有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品质。
生9:这群形象具有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品质。
四、美读,陶醉地读,领会情意。填写“抒发作者 的感情”
学生在陶醉的诵读中,结合前面所获得的“形象”及“形象的品质”,自然而然领悟作者所发现的行道树的“独特美”和在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情感态度。在学生的交流和师生互动中,可以形成一些共识:
生1:抒发对行道树精神的歌颂与赞美之情。
生2:抒发对行道树品质的崇尚之情。
生3:抒发对具有行道树品质的人的崇尚之情。
生4:抒发自身具有行道树精神品质的自豪感。
师:能够感受到这一层,真了不起。我们在读出了文章意蕴的同时,对表达手法有认识吗?有无同学愿意交流?
生5:由“树”到“人物形象”——以物喻人;由“树”、“形象”到“品质”、“感情”——托物言志、借物抒情。
师:一语中的,精练、简洁。
五、比读,类文比较。填写“两文共同点是 ,不同点是 。”
老师提供《一棵树的悲悯》,同学们阅读比较。学生读的虽然是另一篇文章,要完成比较,心中依然要对课文进行一次“默念”。
一棵树的悲悯
传说,在古印度,有一个极为专横的国王。有一天,国王忽然想要新造一个皇宫。工匠的头目禀告国王说,若要把宫殿修建得坚实而华丽,必须选用一棵千年老树做材料。于是,国王传令下去,无论如何,也要寻得这样一棵老树。
在茂密的原始森林,国王的使臣果然找到了一棵千年老树。那是一棵参天大树,气宇轩昂地屹立在众树之间。使臣前来禀报国王,说他们找到了一棵大树,只是那树年代久远,砍了会不会太可惜。
国王才不管那么多,当下命令工匠,翌日就去伐了那树来,修建宫殿。然而,那毕竟是一棵千年老树,它已经吸纳了天地之灵气,化作一个树中精灵。当天夜里,趁国王熟睡之际,老树走进了他的梦里,恳求国王手下留情,别让它千年修行,毁于一旦。
“既然你有千年的道行,我就更要砍你来修建宫殿了,要知道,再怎么样你不过是一棵树!”国王傲慢地说。老树一声叹息,说:“唉,我老也老了,死了也就罢了。只是陛下,您能不能在砍伐我的时候,别从根部下斧,您让人从我头上往下砍吧。”
国王大为不解:“从上往下伐你,岂不使你肢体寸断,更为痛苦?哪有从根部砍了你干脆?”
“陛下,从上往下伐我自然倍加痛苦,可您瞧我这般高大,若从根部伐了我,倒下之时,势必压死压伤无数小树……请陛下成全我吧。”
国王一觉醒来,顿感羞愧难当。他收回了砍伐大树的命令,并放弃了修筑宫殿。打那以后,那国王善待于民……
这个故事渗透着佛学中一种叫禅宗的境界:即使身处险境,仍悲悯于苍生的冷暖与苦弱。其实,这也可以是一种人生的修为:我们很难做到荣辱不惊,大义凛然,但至少可以分一点温暖给你的家人,多一点关怀善待朋友,接纳一份承担给你的孩子……
生命中的诸多忧愁,多半来源于自私自利,患得患失。而人生中最大的快乐,便是与他人共享的快乐了。 ——许永礼 《文苑》20xx. 1
因为是刚跨入初中的学子,要求不必过高,能够有一点发现、一点认识,都应予以肯定。
师:先说说相同点吧。
生1:两文都以“树”作为写作对象,歌颂“树”的品质。
生2:都写了树给人的启示,阐述生活哲理。
生3:都在文章中借“树”来表达作者自己的主张和追求,寄托自己的理想。
师:不同的方面呢?
生4:课文刻画“群体”;此文突出“个体”。
生5:课文主要写实;此文重视虚构。
生6:课文侧重写“奉献精神”;此文主要写“悲悯情怀”。
生7:课文是写景散文,侧重于描写抒情;此文是记叙文,侧重于叙事说理。
师:大家抓得很准确,水平很高。鼓掌祝贺。
六、悟读,融会贯通,模仿创作,进入新境界。
学生自由读,将各种思绪、体会汇聚文本,使各方面信息融会贯通,形成一个整体的积累。然后,迁移运用,模仿创作,再一次走高,进入新的境界。至此,明确文章是作者有情而发、因情而发的结果,不是空洞地无病呻吟。作者有表达的原因、表达的冲动、表达的欲望,这样自然成文。
从读文到表达、运用的提升,把阅读与写作(表达)很好地结合了起来。要求联系生活,联想想象,拓展延伸,创造创新。用下列形式托物言志,借物抒情:
“我准备描写 (物)。
“这种(物),在我心中是一种 形象。
“这种形象具有 品质。
“描写它抒发我 的感情。
个人完成以后,先小组交流,在广泛的分享借鉴中,强化对课文表达技巧的领悟。最后布置为课外练笔活动。
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要调动学生,激活思维,体现梯度,启迪悟性。本课教学引导学生出入文本,入有“深度”,出有“高度”,移步换景,“读”径通幽,进行了一次“心灵的旅行”。学生的读诵境界有了,教学的境界也就有了。